總體目標

本中心將以五年的時間,建置發展立方衛星所需要的基礎設施。與太空中心和中科院共同合作,積極研製太空元件、衛星次系統、科學酬載、立方衛星本體等,形成完整的太空產業鏈,大幅提升我國學界的太空科技能力。對內成為我國研製立方衛星的領頭羊,對外成為立方衛星國際合作與服務的窗口。透過國際合作與國內提供的發射機會,為我們所研製的各項太空元件、衛星次系統、科學酬載、立方衛星本體,逐步達成完整的飛行履歷。最後一年,將委託發射一顆搭載自行研發科學酬載與次系統的 SCION 立方衛星,作為取代福衛七號第二組星系的前導任務,實現全自主太空科學研究,達成太空天氣、地震前兆、海嘯預警、空污遙測的目標。

短期目標

兩年期,2018-2019。確立科學酬載價值,添購實驗設備與完成教學與實驗場域等基礎建設。
  • 提升自主研發儀器的科學價值:分析並處理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的科學資料。
  • 結合國內(福衛五號與福衛七號)與國外(ICON, DMSP, Himawari 等衛星)的科學資料與動力模式:協助中央氣象局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執行太空天氣現報與預報,建立初步的地震前兆監測、海嘯預警、空污遙測系統。
  • 興建教學與實驗場域:可容納衛星地面接收站、任務控制中心、關鍵實驗室等,為立方衛星的研製與發射任務做好準備。

中期目標

五年期,2018-2012。發射一箭與三星,執行十星任務。
  • 第一年:執行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科學探測任務,協助執行福衛七號第一組星系(六顆小型衛星)科學任務與資料分析,建置開發太空元件(光纖陀螺儀、星象儀)、衛星次系統(姿態決定與控制、衛星電腦、電源管理)、科學酬載(小型電離層探測儀、GNSS掩星儀、高光譜影像儀)、立方衛星本體(INSPIRESat-1、IDEASSat、SCION)所需的設施。
  • 第二年:發射並執行 INSPIRESat-1 科學任務與資料分析,完成教學與實驗場域的興建與設施安置。
  • 第三年:遞交並發射混合式探空火箭任務酬載電離層閃爍儀,遞交 IDEASSat,協助發射福衛七號自主微衛星。
  • 第四年:發射並執行 IDEASSat 科學任務與資料分析,完成 SCION 與科學酬載和次系統的整合測試與發射規劃。
  • 第五年:發射並執行 SCION 科學任務與資料分析,達成太空元件(光纖陀螺儀、星象儀)、衛星次系統(姿態決定與控制、衛星電腦、電源管理)、科學酬載(小型電離層探測儀、GNSS 掩星儀、高光譜影像儀)的飛行驗證,完成太空天氣現報與預報、地震前兆監測、海嘯預警、空污遙測系統的建置。

長期目標

十年期,2018-2027。以衛星星系廣幅涵蓋全球,執行大規模科學任務。
  • 產業貢獻:提升太空元件(光纖陀螺儀、星象儀)、衛星次系統(姿態決定與控制、衛星電腦、電源管理)、科學酬載(小型電離層探測儀、GNSS 掩星儀、高光譜影像儀)、立方衛星本體(INSPIRESat-1、IDEASSat、SCION)達成具有飛行驗證的太空級目標。
  • 社會議題: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,可分別藉由福衛七號第一組星系、混合式探空火箭、立方衛星、福衛七號自主微衛星的發射,提升國人對太空產業的重視與期盼,吸引年輕學子能投身太空產業。此外,太空天氣、電離層地震前兆、海嘯預警、空污遙測皆為未來新一代國際災防的重點。
  • 學術領先:透過福衛五號、福衛七號、自製立方衛星提供的科學資料,可在太空天氣與空污遙測領域上達成國際領先,在電離層地震前兆與海嘯預警上達成持續領先的目標。未來可考慮以 SCION 星系的方式布署,取代中止的福衛七號第二組星系科學任務,將本中心一舉躍昇為世界級的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重鎮。